郑和下西洋的“西洋”指的是哪个洋?
答: 印度洋 。
郑和下西洋的“西洋”指的是印度洋。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、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,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(1405年),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(1433年),共计七次。
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中的"西洋"概念,实为明代特有的地理称谓体系。根据《明史·郑和传》等权威史料记载,当时所称"西洋"并非现代地理学意义上的大西洋,而是特指以马六甲海峡为分界线的印度洋海域。
这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地理概念,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航海图卷,将苏门答腊以西的广袤水域尽收其中。
从专业航海史角度来看,明代"西洋"的范畴极具时代特色。其核心区域包括今天的孟加拉湾、阿拉伯海乃至东非沿岸,恰似一串镶嵌在印度洋上的明珠。
当郑和的宝船队穿越马六甲这道"海上门户"时,便标志着正式进入"西洋"疆域。这个地理概念的确立,既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海洋认知的精确性,也彰显了明王朝"怀柔远人"的外交智慧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