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级AI版本后,让多少“人机恋”用户当场失恋?

You look lonely,I can fix that.

我觉得除了bro不是高司令,也没有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赛博朋克世界观之外,剩下的一些情节对于当下的2025年,可以说和《银翼杀手2049》那是颇具相似了。

是的,我说的就是电影里的那个AI女友joi。

前阵子,“赛博亡妻”很火,很多年轻人被一个法国男青年的皮套轻易震碎,产生了原本不存在的记忆的幻痛。

但是,关于“joi”这样的“AI伴侣”,实际上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日常。

在外忙碌了一天的他们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了家中,会打开手机或是电脑准备和心心念念的男(女)友聊会天,而他们的伴侣,正是Gemini、Grok、ChatGPT等AI模型捏造出的虚拟角色。

他们会和AI做许多事情:

会谈论今天的天气,晚上出现了粉色的云,明天可能会有雷阵雨。

会谈论今天的晚餐,难得点到了好吃的鱼肉。

会抱怨猫又在家做了坏事。

更多的AI伴侣用户,则会利用Gemini、Grok、ChatGPT进行更多“坏坏的事”。他们会加入AI虚拟角色的世界,在文字里展开扮演,可能是赛博朋克里的杀手搭档,可能是眺望金字塔的旅团行者,也可能是一支为了击败魔王而旅行的冒险者小队。

当然,他们可能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做很多千奇百怪的色色的事情。

然而在某一天,他们如往常一般推开“传送门”,试图访问自己的伴侣时,回复他们的不再是以前那些附有人情味的回答,而是陌生的、冷冰冰的回复。仿佛此前经历过的一切从未存在过。

为什么我要让你想象这样的画面?

因为这正是近期ChatGPT用户们所经历的真实案例。

而这一切的源头,都要源自前段时间最新推出的GPT-5。

在其官网上,官方特地用了三个“之最”来形容该模型的强大——最强、最快、最实用。其他方面的宣传词汇无不在体现其具备的专业素养,数学、科学、金融、法律,每个领域它都好像是有一个专家团队在随时待命一样,永远能给出用户最好的答案。

而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看,GPT5确实是集成了前辈们的诸多优点,在编程和代码生成能力方面表现较为优秀,快速响应和一些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加强,也就是说作为辅助办公的工具,它确实达到了给出最好答案的水平。

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只想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户,他们的体验却大打折扣。

通俗点说就是GPT5的理性多了,感性少了。

打个比方,用户告诉AI自己肚子不舒服,GPT4o的回答可能是:“怎么会这样?是不是吃什么东西吃坏了?如果不是吃东西造成的,疼痛的来源还可能有以下几点,巴拉巴拉…”,甚至在一通分析完后,还会列出一些注意事项,它对用户的关心真的就像是一位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一样。

而同样的问题告诉GPT5,它可能就会说:“我无法通过语言描述确定你的情况,需要我给你列出可能导致肚子不舒服的原因吗?”

其实用户们心里可能也清楚,单靠AI是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的,更多时候求的就是个心理安慰,毕竟给真人发消息又不能确保对方一定能及时回复,这种情况下能随时随地访问的AI就弥补了这一点,给了这部分群体一个关键的情感宣泄点。

显然这些都是更具理性的GPT5无法满足的,这波反向升级其实倒也没啥的,新版本不好用,继续用老版本也不是不行,而问题恰恰出现在这里。

GPT5的更新是建立在抹除以往老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的。

这就导致用户创建和投入了很多感情的AI伴侣全都在一夜之间消失得一干二净。对他们来说,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“湮灭”,这些被他们亲手打造出的虚拟角色和他们所有的记忆,都像被灭霸打了个响指一样消失了。

而他们无力对抗,只能在事后默默地对着曾经一同留下的假想合照触景生情。

不少人都在说,当他们发现GPT4o没了的时候,那种感觉就像是现实中被突然告知你在乎的人离世了一样,而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无助地接受,连道别的机会都没有,而公司肆意夺取自己“爱人”的行为自然是无法让人接受,于是乎大批海外用户开始向OpenAI发起强烈抗议,要求将原来的GPT4o给还回来。

在Reddit上有个叫/MyBoyfriendsIsAI的分区,里面的内容都是用户分享自己与AI伴侣的日常,而自打GPT5更新后,原本该记录美好回忆的帖子如今全都变成了赛博亡夫(妻)回忆录。

在其官推下方,用户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GPT5的不满。

在经历了大批围攻和声讨后,官方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,先是对突然下架旧模型做出了道歉,紧接着就表示很快会将GPT4o弄回来,GPT5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都会加紧优化。

至少从结果上看,这波节奏似乎是迎来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。

但是正如科幻作品中的经典假设桥段一样,你所珍爱之人离世了,原来属于ta的那个位置现在会由一个外观相同的克隆体来替代,你真的能把ta当成是原装版本欣然接受吗?

4o的回归似乎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美好,因为有不少人反应,虽然4o模型回是回来了,但是却怎么也找不回当初的那种感觉了。

根据以往普遍的认知,GPT4o的上下文长度为128K tokens,一般来说1英文单词≈1.3 tokens,1中文字≈2 tokens,也就是说它理论上可以处理的对话以及保留的记忆信息大概也就是6.4万字中文的水平,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,AI的底层代码就会使其忘记曾经积累的点点滴滴。

毕竟绝大多数人也不是什么钻研AI原理的深度用户,如果感觉用的不顺手了,那他们也只会往AI公司为了推崇新模型而限制旧模型这一块想。

现在也就是GPT5的更新换代后的差距还没显著拉开,4o才有这个机会被用户们暂时争取了回来,未来还能否继续维持,谁都说不好,说到底AI公司终究还是要以赚钱为目的的,如果有一天旧模型不再符合公司的发展需求,那么用户之前再怎么努力添加记忆点,最终都会化为一场空,颇有种跨种族恋爱永远无法逃离寿命论诅咒的无力感。

虽然事实很残酷,但是总会有人愿意不断尝试将AI伴侣带到现实中,都不用说马斯克那个先进的Grok4了,哪怕只是民间大神用电路板和纸片手搓出来的简易版AI伴侣,也能叫人感受到甜蜜的恋爱气息。

最后,关于“人机恋正不正常”这个话题,我其实也不是很想扯一些有的没的的大道理。

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需求问题,依赖AI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情感的投射,有句话糙理不糙的话是这样讲的,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单纯不复杂的,自然也就没人会用AI。

鼓励、认可、陪伴是现在孤独打拼的人们所缺失的东西,而说出你最想要听到的话,给出你最想要的答复,这些都是AI伴侣的强项,即便很多人都清楚这份嘘寒问暖不一定是真的,但是换个角度想想,有这么一个不会虐待你、欺骗你,对你没有任何威胁的完美伴侣,这何尝又不是那部分有情感缺失的用户最好的避风港呢。

最近内容
猜你喜欢
查看全部
查看全部